張榮華在指導孩子們練身段。郭緒雷攝
德州新聞網訊(記者 尹曉燕 通訊員 劉曉東)“當初背母暗把金贈,勸你到京城求取功名。只望你蟾宮早折桂,只望你錦衣還鄉榮耀門庭……”11月13日,在寧津縣寧城街道晗子希望小學,縣誌願者文藝演出小分隊成員張榮華表演的河北梆子劇目《喜榮歸》,引得台下師生陣陣掌聲。
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增進青少年對戲曲藝術的瞭解,營造戲曲傳承發展的良好氛圍,今年10月,寧津縣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鄉(鎮街)村三級網絡,招募了36名曲藝志願者,組成志願者文藝演出小分隊,深入全縣66所學校,開展“古韻新聲”送戲曲進校園公益活動,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中華傳統戲曲文化的魅力。
今年58歲的張榮華是原寧津劇團的河北梆子演員,聽聞招募志願者,積極報了名:“雖許久未登台,但心裏還是喜歡演,更希望藉此機會讓更多青少年瞭解這門藝術,熱愛學習這一戲曲形式。”當天,曲藝志願者表演了河北梆子、評劇、樣板戲等5個劇種10多個節目。演出完,還為孩子們上了一堂精彩的戲曲課。
“寧津當地河北梆子、樣板戲等戲曲資源豐富,也有一些專業劇團演員,此次通過招募的形式組成志願者文藝演出小分隊,有針對性地選擇了紅色教育、感恩教育、喜劇色彩的劇目,寓教於樂,不僅展現了傳統戲曲的精華和地方文化藝術的特色,更增進了學生對戲曲藝術的瞭解和體驗。 ”寧津縣文化和旅遊局負責人張秀峯介紹,活動自10月下旬開始,經過了1個月時間,覆蓋了全縣各鄉鎮(街道)中小學,惠及3.6萬名學生。